金門為臺灣離島之一,常住人口僅六萬,又因為四十餘年的軍管歷史,使得民風較為保守,產業單一,社會發展和文化創意活躍度不如其他本島縣市。約1980年代起的文化風氣以文史調查和出版為主,到了2000年,開始有以更多元的創意進入社區的風氣,到了近幾年則可見民間藝術文化擾動社會之高峰。

金門金城後浦16藝文特區
- 村復號展售當地特色伴手禮
- 「敬土豆文化工作室」以文史策展和音樂祭活化常民傳統空間和歷史記憶,有的從商業或觀光途徑推廣在地文化資產、農產品和地方文史,如文創品牌「捲毛利卡」、特色伴手禮平台「村復號」和體驗式旅遊服務團隊「嘉年華冰果室」;另外還有從校園裡迸發、並進入社區的藝術能量,如由學生透過口述歷史、文史調查認識村落並產出陶片拼貼壁畫的青岐國小,以及選擇市場、廢棄老戲院等作為畢業製作展場的金門大學建築系等。其共同特點除了以藝術及創意為觸媒或載體回應文化傳統復振、環境生態保存、地方創生發展、鄉村活絡等各種在地議題外,更積極以社區成員做為服務對象、資源提供者、甚至共創者,雖然不同的行動各自有自己的切入點、執行方法和目標,但可以發現這些行動能量最終確實串連成一張網絡,互相激發、鼓勵、影響、合作,成為在地重要文化、社會,乃至經濟動能。
- 音樂祭-聚落主舞台
- 金門烈嶼上岐國小陶藝故事牆
- 金門烈嶼上岐國小陶藝故事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