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文化體驗教育之培力核心概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於民國103年8月正式上路,這是繼民國57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影響台灣百年最重要的教育改造工程。「108課綱」明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108課綱」也提出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議題,包含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生命、科技、資訊、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等。文化來自生活,生活中充滿真實的議題,對文化的體驗是對生活的深度體驗。由民間藝文團隊業師提供之文化體驗教育,可以成為培養核心素養與議題導向教育之良好教育場域,讓學習與生活更充分結合。
111年南部研發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邀請議題相關的專家、涉及的藝文領域之專家,與獲補助藝術團隊,以及其「專屬輔導員」,還有「全觀察員」等一起開發課程潛能,為藝文團隊量身打造調整、培力與陪伴的行程。研發中心規劃整全的共學社群培力,著力培養藝文團隊進入校園班級的教學法訓練,並輔導藝文團隊從108課綱之正規課程及議題出發,更密切地了解學校的課程大綱及目標,與教師更深入的共同備課,務求藝術的課程除了為學生提供感性的體驗與學習,亦更有機地融入在跨學科的正規課程,既能保有原有的課程進度,又能為課堂提供不一樣的感性教學方法。
共學社群培力
今年研發中心以共學作為輔導核心,透過一系列工作坊、講座、會議,建立藝術家與教師互助共學的培力架構:
A)增能培力工作坊
釐清並對焦藝師藝團進校前預設的目標、方向與定位,透過體驗示範性教案演示,討論「從規劃到實帶」的意識及選擇
B)議題講座及共學實驗工作坊
從111年獲補助團隊的屬性連結相關議題,安排以「閱讀素養X 科技X 資訊」、「生命X 生涯規劃」、「環境X 海洋」三大議題在結合藝術與教育的啟發性演講,再從「目標—策略—方法—關係」角度再次釐清、修整文化體驗內容
C)示範團隊觀摩
觀摩111年的兩個與學校深度共備課程之示範團隊的實際教學,觀察藝術家與教師的角色分工及與學生之應對及應變,並在共學社群討論學習
D)實踐經驗共學會議
在進校不同階段進行藝文團隊之間的討論分享,互相交流經驗,滾動式優化教學方法
E)回饋集思工作坊
邀請各層次之負責人、實踐者,甚至有興趣的學生、家長等,共同回饋,集思廣益,為往後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