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藝文扎根活動,建立公民社會,厚植多元文化價值,營造協力共好社會。
本計畫分享的豬(獸)肉對布農族人而言有其特殊的象徵意涵,代表美的、好的、善的,而與喜事相連結,尤其是婚禮上不可或缺的禮物。透過訪查與刊物書籍,瞭解紀錄那瑪夏部落傳統婚禮中豬肉分食文化的內涵以及其執行過程。
本計畫龍目社區擁有豐碩的人文與文史,「一日農夫」產業社造經驗,結合豐碩文史,以「體驗行銷」、「事件行銷」、「綠色行銷」,落實行銷策略成果及社造綜效,藉由出版實體書,居民群策群力愛護自己鄉土的共識。
本拍攝計畫的受訪者跨越年齡向度,各自在美濃區域依其生命取徑與專長,成為在地文化、生態、產業等公共領域具代表性的人物,並對外連結產生新的合作動能,為在地音樂文化、自然生態和友善農業等產業發展帶來兼具傳統與創意的活水。
本計畫下營社區打面宋江陣,目前由社區壯年(50-70歲)為參與主力,參與操練活動之成員,需投入許多時間與精力,與維繫、凝聚社區居民情感與公共參與有極大的關聯性,因此它雖然看似民俗活動,卻是能引動社區居民跨世代參與的代表性文化資產與地方文史。
本計畫從故鄉耆老口述文物做起,由年輕朋友訪問地方耆老,談談大甲堀及慈濟宮與居 民生活的相關事務,讓年輕一輩能多了解家鄉的歷史,培養愛鄉土的情懷,期許對宗廟文物做保存,從口述歷史連結到宗廟文物的整理與保存,逐漸達成文物觀賞與導覽,進而提升社區的文化內涵。
本計畫透過野燒將目前進行中的聚落環境處理後擱置於原地的大量銀合歡集中使物盡其用。以取土、篩土、練土、捏塑到野燒的過程,讓小島的孩子建立與土地深刻連結的記憶,同時也讓長輩們重溫兒時取黏土捏土偶的美好回憶。